央廣網(wǎng)大余10月23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張琴)在贛州市大余縣南安鎮(zhèn)石橋下社區(qū)的一個偏僻小巷里,有一家開了4年的餐廳:面積不大,桌椅整潔,前來吃飯的大多是老人,而且餐廳對每個前來吃飯的人都不收錢。這么一家不以盈利為目的的餐廳是怎么一開就是4年的呢?
早上七點多,在這個不到兩米寬的小巷子里,自發(fā)前來幫忙的義工們就已經(jīng)忙碌開了。
義工李師傅:我在這里做義工兩個多月,她講不夠人,我就來了,主要就是洗菜啊,切菜啊,搞衛(wèi)生啊,掃地啊。
義工黃大姐:我在這里做義工有三四年了吧,只要有空就過來這里,服務(wù)老人嘛!
小巷子邊上就是餐廳,因為空間有限,所有洗菜、切菜的工作都只能在這個小巷子里完成。
上午十點,在餐廳的后廚,義工鐘小茵開始炒菜了。鐘小茵是餐廳創(chuàng)辦人鐘文清的妹妹,也是餐廳的掌勺大廚。
采訪義工鐘小茵:一般炒菜呢,就是四個主菜,一個小菜,然后一個湯,然后再炒一個面條。
中午十一點左右,前來吃飯的老人們陸陸續(xù)續(xù)來到餐廳。十一點半,愛心餐廳的空氣中飄散著飯菜的香味。煮南瓜、炒花菜、芹菜香干等家常菜和香氣誘人的枸杞紅薯湯已經(jīng)出鍋,滿滿地擺了一桌子。
老人施奶奶:飯菜很好吃,也有營養(yǎng)!我在這里吃了兩年了!
老人葉奶奶:我一個人想煮飯就做,不想煮飯就在這里來吃!這里吃不用錢,又好玩,到這里玩一玩笑一笑。
就在老人們開心享用午餐的時候,餐廳的負(fù)責(zé)人鐘文清卻準(zhǔn)備出門了,她還要給社區(qū)里一位不方便出門的老人免費送餐。
餐廳創(chuàng)辦人鐘文清:現(xiàn)在去送飯,每天都要送,多的時候要送五六份,如果太多了也有義工會送。
送完餐,鐘文清才有空坐下來吃幾口已經(jīng)涼掉的午飯。鐘文清是這間愛心餐廳的創(chuàng)辦人,曾經(jīng)是大余縣南安鎮(zhèn)石橋下社區(qū)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說起創(chuàng)辦餐廳的初衷,鐘文清說,這跟她27年走家串戶的社區(qū)工作經(jīng)歷分不開。
鐘文清:比如說我們到十一二點鐘了,在這個老人家里呢,還是冷鍋冷灶的,老兩口坐在那里也沒有說去煮飯去做飯的那個意思。我就問了,我說爺爺奶奶差不多12點了,你們怎么還不做飯吃呢?有時候我開玩笑,我說我在你們家吃飯好不好?老人家不好意思說,唉呀,我們老兩口身體也不太好,都沒有上街買菜哦,今天都沒菜吃,然后飯呢就是說早上吃的面條還有一些多我們老兩口就將就的就吃這么一點吧,中午就這樣。當(dāng)時我看到心里很難受啊,我說我們居民里面很多都是留守老人,都是這個空巢老人在家,小孩都出去外面打工了。我就想啊,我說呢,如果以后啊有條件的話,等我有能力有條件我就來辦一個大食堂,辦一個免費的食堂,那這些老人家呢都來我這邊吃飯啊,大家都集中在一起啊,有飯吃,熱飯熱菜,然后大家也不要愁去買菜去做飯的那個事情了。
鐘文清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家里原本租出去的一棟三層小樓,不再對外出租,拿來就是現(xiàn)成的場地;老母親偷偷塞給她的一萬元退休金,成了第一筆啟動資金;婆婆、丈夫、妹妹、兒子,所有的家人都成了餐廳的義工。2016年10月,愛心素食餐廳就在鐘文清家里開起來了。
鐘文清的母親曾憲玉:她從辦了這個餐廳以后,我天天在這里幫忙,這段時間身體不太好就少來。
鐘文清的妹妹鐘小茵:覺得她很辛苦啊,然后這是做善事,所以我們也跟到一起來做啊,一起來幫忙啊。說是說幫忙,也是為自己做,行善積德是吧?
鐘文清:打菜、打飯,都是家務(wù),沒有什么特別的大事啊,賺錢啊,沒有,都是平凡的小事。
這兩年,隨著餐廳被越來越多人知曉,漸漸地,許多愛心人士自發(fā)前來餐廳當(dāng)義工,并捐錢捐物。
餐廳創(chuàng)辦人鐘文清:你看很多菜,這些菜都是非常好的,都是周邊的這些農(nóng)民,他們送來的。他們進城賣菜的時候也回來這邊吃飯,來這里吃飯呢,他們會挑一些好的菜拿來我們這個食堂。
在大家的支持下,餐廳一開就是4年,不僅讓許多孤寡、空巢老人們有了免費 “食堂”,而且很快成為了老人們的幸福和樂之家。
鐘文清:如果我們每一個小家都和諧了,那我們社會就是和諧的社會啊,我們整個社會和諧了,那我們國家肯定就是一個美好的和諧的大家庭嘛。我們只能做我們自己本分,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就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