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引導廣大教師繼承發(fā)揚老一輩教育工作者“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投身教育事業(yè)。

——2021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xié)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yī)藥衛(wèi)生界、教育界委員時的講話

“3年前,總書記問我想上什么大學,我回答說想上師范大學,畢業(yè)后當一名人民教師!编u子金說。

2021年5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鄒莊村,了解南水北調工程移民群眾生產生活情況。當時,村民鄒新曾的孫女鄒子金還是一名高三學生。

今年9月,鄒子金如愿成為淅川縣正蒙書院的一名教師,實現(xiàn)了當初的夢想。“我們要做一個引導者,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彼J為,比“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

鄒子金正在給學生上課(央廣網見習記者 郝振青 攝)

在江西南昌灣里,群山懷抱中有一所全市海拔最高的山村學校——紅星扶輪五湖學校。胡志福和妻子周紅從師范院校畢業(yè)后,先后來到這里任教。沒想到,這一堅守就是27年,已幫助1500多個孩子走出大山。

夫妻倆常年吃住在學校,把學校當成家,把學生當作自家孩子。很多人對此不理解,胡志福說:“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里的孩子誰來教?守護孩子們的夢想,讓孩子們看到希望,這是我們堅守大山的初心。”

如果說老師的陪伴與堅守是對學生最長情的告白,那么南昌師范附屬實驗小學教師席文驊一家,則用三代人的教壇接力詮釋了代代相傳的紅燭精神。

席文驊(左一)一家老中青三代教師(央廣網記者 劉培俊 攝)

50多年來,席老師一家共走出14位教師。從幼兒教育到高等院校,他們任教科目涵蓋語文、數(shù)學、歷史、物理、美術等,“潛心教育,不慕榮利”成為這個家庭延續(xù)幾代的家風家訓。

“一代又一代的教鞭傳遞到我手上,我一定認真履職,做一個讓人民、讓學生滿意的好老師!毕尿懻f。

躬耕教壇,堅守里既有熱愛,更有責任!跋Mㄟ^我的授課,讓年輕人愛上中國戲曲,讓傳統(tǒng)文化后繼有人!蹦喜髮W教授、國家級非遺贛劇傳承人陳俐根據(jù)學生們的興趣,不斷調整授課方式。

陳俐在講授贛劇藝術鑒賞課(央廣網記者 王一凡 攝)

如今,陳俐的贛劇藝術鑒賞課不僅場場爆滿、座無虛席,還從藝術學院的鑒賞課變成面向全校學生的選修課。

教育,民族之命脈。先生,教育之魂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完善立德樹人機制”。立德樹人,德育為先。今天,廣大教育工作者錨定教育強國建設目標,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努力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

總監(jiān)制:駱紅秉

總策劃:張軍 于鋒

監(jiān)制:伍剛 宮歆慧

統(tǒng)籌:陶玉德

策劃:王一凡 彭華 卜葉

記者:劉培俊 周蓓

視頻:胡斐 郝振青 王一晨(實習)

編輯:曹宇
原創(chuàng)版權禁止商業(yè)轉載 授權>>
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請聯(lián)系我們: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