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杭州6月19日消息(記者謝夢潔、陳瑜艷、任磊萍、劉軍、孟曉光 實習記者曹露浩)“三治合一”創(chuàng)新篇,“三自”模式展新顏。在浙江桐鄉(xiāng),“三治合一”的基層治理方式讓當地村民們“真正做到了矛盾糾紛不出村”;在浙江桐廬,一位年輕的90后村支書經營了“三自”模式,施了妙招,得了民心。無論是“三治”模式還是“三自”模式,這兩種新的基層治理模式都在講述百姓“鄉(xiāng)村好故事”。
“三治合一”的“桐鄉(xiāng)經驗”
開創(chuàng)社會治理新格局
“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近年來,浙江桐鄉(xiāng)大力發(fā)展以“德治、自治、法治”為核心的“三治”建設,用“三治合一”的方式開創(chuàng)了社會治理新格局,形成了在浙江大地上廣為流傳的“桐鄉(xiāng)經驗”。
桐鄉(xiāng)越豐村新貌
作為桐鄉(xiāng)經濟開發(fā)區(qū)越豐村道德評判團的成員,陳少華習慣一早就在村里到處走走看看。這天,他發(fā)現自己家附近的河道的河水泛紅,他察覺到不對勁于是把這個情況向村里匯報了。同時,他約上了幾個村民找到了位于河道邊的高速公路南面一側,細心的陳少華發(fā)現那附近有一條溝排出來的水是紅色的。
“我們經過了多方排查,發(fā)現河水的污染源其實是來自一家皮革廠。知道了這個污染源后,我們道德評判團成員立馬就被召集起來,前往皮革廠上門協調污水處理的事情”,陳少華說,“在排查過程中,我們還發(fā)現了周邊的一些農戶存在亂倒垃圾以及亂排廢水的情況,我們也上門進行了勸說,努力提升河道的水質!
“這只是道德評判團處理解決問題時其中的一個小例子”,越豐村黨總支書記沈春雷說,“道德評判團的作用在于使老百姓自己參與進去了,老百姓心里就會覺得好像這是我自己的事。老百姓的認同感以及對我們村里面配合方面程度相應都會得到提高!
越豐村道德評判團
記者了解到,桐鄉(xiāng)的道德評判團的作用在于通過集中評判、發(fā)放倡議書、上門勸說、公開曝光等形式,引領文明鄉(xiāng)風、協助各項工作,主要的方式是通過民間的輿論作用加強道德引領,從而提升社會道德。
以法治“定分止爭”,以德治“春風化雨”,以自治“內消矛盾”。據悉,三治融合“桐鄉(xiāng)經驗”的創(chuàng)新之處和最大生命力在于,將自治、法治、德治三者融合、合力增效,共同構成社會的“三角架”。實際上,道德評判團只是桐鄉(xiāng)“三治”中“德治”的部分。
“‘三治’的含義是‘德治、自治、法治’。它的載體可以總結為‘一約、兩會、三團’。其中‘一約’表示村規(guī)民約;‘兩會’則代表‘百姓議事會’和‘鄉(xiāng)賢參事會’;‘三團’代表了‘百事服務團’、‘法律服務團’以及‘道德評判團’”,沈春雷向記者解釋道。
越豐村黨總支書記沈春雷接受采訪
近年來,桐鄉(xiāng)又把原設于鄉(xiāng)鎮(zhèn)一級的百姓參政團延伸到村,設立百姓議事會,與原本就在村一級的道德評判團、百事服務團構成村級“三治”平臺的“鐵三角”。據沈春雷介紹,百姓議事會到村級層面,由村書記牽頭,9人組成,人數是固定的。百姓議事會很多人是普通老百姓,征集老百姓對這件事的看法,然后提交村民代表大會進行表決。
“比如,我們與海寧交界,是桐鄉(xiāng)最南邊的一個純農村,主要農產品是杭白菊和榨菜。2009年時,因為要建高鐵,有30多戶農戶開始拆遷,我覺得最難的是征遷工作,因為征遷工作涉及到老百姓的利益問題”,沈春雷回憶道,“怎么樣把征遷工作做好,又要保證老百姓的利益不受傷害,村委、村干部干部在兩者中間怎么樣協調,所以這時候的百姓議事會起到了作用,自下而上把百姓的意見匯聚到村里。”
桐鄉(xiāng)越豐村新貌
“在房屋征遷中,有些村民想跟原來一樣住落地屋,而很多年輕人想跟父母分開住,于是經過百姓議事團的調解后,最后就是蓋了四層樣式的落地屋給年紀大的村民住,邊上又有城市化的小高層給年輕人住,兼顧了雙方的想法”,沈春雷說。
“其實‘三治’每個地方都不一樣,我認為鄉(xiāng)村治理的‘三治’只是個理念問題,總結起來就是‘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沈春雷告訴記者,“我們規(guī)定是8:30上班,但我一般8:00就到,因為老百姓大多數在廠里上班,我們得比他們的上班時間要早點來,保證村里一直有人,辦事方便點。你不給老百姓的事情處理好,小事也會變成大事。對于村干部來講,老百姓的小事也是大事,大事一起干其實就是把與老百姓有關的事情都當做大事來抓!
越豐村“道德評判團”
“從2013年開展‘三治’建設以來,‘三治’基層治理的模式已經融入到我們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村民與村干部之間的感情更加深了,對村的集體認同感也更加強了”,沈春雷說,“通過黨員帶頭、凝聚帶領村民群眾,共同參與到我們的環(huán)境整治、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等工作中來,大家都把村里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來做,不管什么事情、什么問題都能夠在我們村里得到有效的解決,真正做到了矛盾糾紛不出村!
桐廬“三自模式”
。梗昂蟠逯懊钫小钡妹裥
在桐廬,驅車經過20余公里蜿蜒曲折的山路后,便進入了桐廬縣的首個全國文明村——瑤溪村,幭靥幫⿵]最西邊,是浙江省桐廬縣最遠的村莊。近年來,該村率先建設完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率先開展農村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率先創(chuàng)建生態(tài)保護協會、率先創(chuàng)建“無保潔員村”。這諸多第一的背后是瑤溪村民遵守“三自模式”的結果,而經營這種“三自模式”的是一位桐廬縣最年輕的90后村支書陳亞妃。
桐廬瑤溪村美景
說到為什么要建立“三自模式”,陳亞妃告訴記者這跟瑤溪村復雜的人口構成有關:“瑤溪村居住的不僅是瑤溪本村人,村莊里還混住著臨安人,這樣的居住環(huán)境給村里的管理增添了不少的難度;谶@個情況,我們村委商量后,決定制定相應的村規(guī)民約來進行村民管理!
“村民村規(guī)可以約束村民的行為,可是僅僅這樣是不夠的,村里的很多問題還是無法解決”,陳亞妃說,“所以在經過商量后,我們最終制定了‘三自模式’,即自己制定,自己承諾,自己執(zhí)行,主體是村民,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村民自己!
陳亞妃在工作
記者了解到,開展“三自”以來,瑤溪村最大的改變就是垃圾分類得到了有效的處理,幭迨峭⿵]最早開展垃圾分類的,也是成效最為明顯的村莊!拔揖驮谵r村,干嘛要做垃圾分類”,“瑤溪村這么遠,垃圾分類能做出說什么效果”。反對,質疑,充斥在這位年輕的村支書耳邊。
面對種種質疑,陳亞妃帶頭從自己做起,聯合黨員帶頭,一步一步的開展工作!拔覀兿肓撕芏噢k法”,陳亞妃說,“比如我們把瑤溪村的垃圾袋和垃圾桶都進行編號,每一戶人家的垃圾袋都跟自家的檔案對應一個唯一的編號,垃圾是否丟錯,對照編號就能追蹤到人,垃圾分錯的農戶,村委在進行垃圾分類的指導!
桐廬瑤溪村新貌
“取得的效果是顯著的”,陳亞妃告訴記者,“比如上次有一位放假從城里回村的大學生,出門幫家人將垃圾隨便一扔,她媽媽緊張的告訴她,你不能隨便這么亂扔的,你要對照編號分類投放的!
有了‘三自模式’后,村里的環(huán)境面貌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但是誰來調節(jié)問題又成了村里的另一難題。于是陳亞妃又跟村委會商議,最終成立了村里的民間理事會,用于調節(jié)鄰里之間的糾紛以及村里大大小小的問題。
瑤溪村村規(guī)民約
“民間理事會是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生產組組長、老黨員、村干部、村民等組成。民間理事會的構成人員均衡,不會出現權力的傾斜,爭對不同的問題可以有不同的人進行調節(jié),基本上問題都能夠得到解決”,陳亞妃說,“之前有兩戶村民,因為地塊爭議,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說這塊地是自己的,于是村民找到村委,村委請民間理事會進行調理,民間理事會中德高望重的老人,細細訴說著這些土地的歷史淵源,最后村民們心服口服,在桌子上就化解了矛盾。”
村民手寫“走在鄉(xiāng)村振興的路上”
如今,瑤溪村還出臺了“不準砍一棵樹,不準填一個湖,不準賣一塊石,不準挖一粒沙,不準出讓一座山塘”等“五個不準”規(guī)定,做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讓社會中每個個體都能成為生態(tài)文化的傳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