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美國媒體報道,亞馬遜的工程師正在悄悄測試可以識別人手的掃描儀,以此作為店內(nèi)購物結賬的一種方式。其目標是在未來幾個月內(nèi)在超市推出這種技術。
掃手支付無疑是種新型的生物識別技術,其原理在于,依靠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幾何(學習)來處理和識別每個人的每只手的形狀和大小,然后與所捆綁的信用卡聯(lián)系起來,完成個人識別。
這比現(xiàn)在的人臉識別技術要先進多了,且更可能為人們廣泛接受:因為相比人們對人臉的敏感,用指紋或手付錢既沒有心理負擔,也簡單多了。
人臉識別是生物識別技術的一種,在全球廣泛應用的同時,也遭到各國民眾的普遍擔憂。近期,換臉APP就在社交媒體中引發(fā)了人們對人臉支付安全的憂慮。在美國,舊金山市議會于今年5月14日通過議案,禁止警方使用人臉識別技術,之后美國其他城市也紛紛表示效仿。
而如今的人手掃描技術研發(fā)成功,或許就是人臉識別遭到廣泛質(zhì)疑后的結果。
信息時代,個體識別成為一項重要的技術,也讓人的社會行為有了嚴格的規(guī)范。因為有唯一的個體識別,才會建立起和諧的社會運作和人際關系。有效的個體識別以生物識別最為有效。生物識別技術有很多種,其都是利用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tǒng)計學原理及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DNA、指紋、面部、虹膜等和行為特征,如筆跡、聲音、步態(tài)等,來進行個人身份鑒定。
一方面,人臉識別在迅速擴張,但今天應用最多的還是指紋;另一方面,人臉識別在全球遭到阻擊,原因在于,這樣的生物識別比其他生物識別有更大的侵犯性,既不人性化,也不安全,后者當然主要是技術原因。
在人性化方面,侵犯個人隱私只是缺點之一。實際上,人臉識別在非執(zhí)法領域的廣泛應用,違背了心理學和人際交往中的和善相處原則——因為識別的本身也是在對人盯防。在生活中,陌生人之間,哪怕多一秒的盯人和注視,都是一種冒犯,會讓人感到不自在甚而引發(fā)敵意。這也是人臉識別引發(fā)眾多批評的原因,哪怕它真的很可靠。
由于技術原因,人臉識別還可能突破某些倫理。在舊金山市國會的人臉識別測試應用中,被錯誤識別者中約40%是有色人種,但有色人種只占國會議席的20%。這也意味著人臉識別具有高錯誤率、種族及性別歧視、隱私侵犯和法律責任等諸多問題。
意識到這樣的問題,亞馬遜決定不使用人臉識別了,代之以人手掃描識別。這是種更溫和的生物識別,也必然會得到公眾的支持。而是否得到公眾的理解和支持,是一項技術是否有生命力和有市場的決定性因素。
解鈴還須系鈴人。9月2日,多家全球知名科技公司代表齊聚一堂,研究討論與數(shù)據(jù)和人工智能(AI)有關的全球倫理標準。主持會議的瑞士聯(lián)邦主席毛雷爾強調(diào),目前大眾對支持數(shù)字發(fā)展缺乏信任,因此需要公開透明、信任與承諾。參會的微軟總裁布拉德·史密斯也指出,科技應由價值領導,而這些價值應轉化為原則,科技界要制定AI倫理標準。
AI倫理標準有很多,其中重要的是,安全、保護隱私以及對人友好。因此,即便有了針對人臉識別的更嚴格的倫理標準,消除人們對其偏見,也并非易事。
現(xiàn)在的人手識別技術,能否在未來取代人臉識別呢?我的答案是,至少在日常生活的應用中很有可能。
□張?zhí)锟保▽谧髡撸?/p>